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商务印书馆电影部与张元济先生

商务印书馆电影部与张元济先生_第1页
1/7
商务印书馆电影部与张元济先生_第2页
2/7
商务印书馆电影部与张元济先生_第3页
3/7
商务印书馆电影部与张元济先生摘要:20 世纪初叶,商务印书馆在刚刚起步的电影领域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究。商务印书馆电影部从创办到消逝的十一二年,正是在张元济担负极重要管理职责期间。他注重电影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责任,强调其思想倾向和文化品位。作为企业家,他又“在商言商”,高度关注经济效益和可持续进展;主张专业人做专业事,适时急流勇退,退出电影行业。商务印书馆电影部在中国早期电影进展史上的探究和贡献,应该也已经载入了史册。它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也或多或少给我们今日的出版传媒集团多元化进展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有“东方好莱坞”之称。作为中国电影摇篮的上海,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国内电影的制作中心,是优秀电影人才和资金集中的地方。中国 90%以上的电影摄制在这里进行,上海各大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影响一直辐射到东南亚。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上海也是亚洲豪华电影院最多的大都市。而无论在上海还是中国电影进展史上,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书业龙头企业——商务印书馆都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一、商务印书馆成立初期便尝试电影业务1897 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起初只是一家小小的带有家族性质的股份合伙制印刷工场,资本仅有 3750 元。但商务的创始人之一、首任总经理夏瑞芳虽时年不足 26 周岁,却是一个颇有才能、心胸开阔又雄心万丈的的青年才俊,具备作为现代企业家的良好素养和潜能。在他的主导之下,商务印书馆 1900 年收购了日本人在上海开办的修文印书局,印刷设备和制版技术因此得以大幅跃升。1901 年,商务首次增资扩股,吸纳张元济和印有模入股,总资本达到 5 万元,并将名称改为“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03 年,商务再次进行股份制改造,和日本著名的出版机构——金港堂合资,各出资 10 万元,重组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05 年正式在商部注册股份公司,成立董事会、股东会等机构。此后,商务一路高歌猛进,飞速进展,很快成为一家集印刷、出版、教育、文教仪器和印刷机器制造等于一体的现代文化教育集团公司。1914 年,商务收回日本股份成为完全华资企业。夏瑞芳也就在这时不幸遇害身亡,年仅 43 岁。而到此时,商务印书馆已经成长为具有 200 万元企业资本、几十家分馆遍布全国各地、执全国出版机构之牛耳的龙头企业。早期的商务印书馆得益于夏瑞芳与张元济的珠联璧合。1902 年张元济正式加盟商务后,夏、张二人互信任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商务印书馆电影部与张元济先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