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随着科技的进展,许多学校先后建成与因特网连接的校园网络,学生上网机会大大增加。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让不少家长和老师担心。面临这样虚幻的网络世界,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更加重要。这也是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做了一些尝试。1 发挥老师“教育智慧”,培育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在机房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由于贪玩而来去匆匆,不按要求开关机。分析原因,实行以下对策: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不断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及小组的协同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安排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第三,注意每节课上课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干净的机房,看到的是能正常使用完好的电脑,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四,老师娴熟、法律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老师要法律规范操作,不能随意输入。2 培育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是培育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育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使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培育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是人类智力的创作成果。然而,计算机的软件虽然难于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为了进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方面的意识,注意结合我国的《计算机保护条例》,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小培育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进展。3.1 结合教材,渗透德育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介绍计算机进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进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进展的希望。4 注重协作,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现在有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