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结构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关键词:结构力学教学质量应用型本科结构力学是讨论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讨论外因作用下结构内力、变形计算的科学,是土建、路桥、水利、隧道工程等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结构力学的先修课程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些力学的学习又都离不开高等数学作为计算基础,另外结构力学又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高等建筑结构以及建筑结构抗震等课程的基础,结构力学起着沟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桥梁作用[1]。因此,结构力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接受情况和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而结构力学本身又具有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技巧性高、计算繁琐等特点,因此如何保证结构力学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果就是很多结构力学老师正在思考的问题。而对于地方本科应用型大学就学校定位和教学要求的前提决定了这类院校结构力学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为更好的培育这类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总结前人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性本科应用型大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浅薄经验和体会,提出对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1 地方应用型本科对结构力学教学的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较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具有更鲜亮的技术应用层面的特征。它要求教学要培育可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型人才,同时又要区别于一般高职类院校,因此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结构力学的教学要求既要满足全国普通本科结构力学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保证课程的基本教学质量,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体现应用型本科的特征。2 地方应用型本科结构力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结构力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实践,发现结构力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2.1 课时有限。各类本科院校目前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公共课占用课时过多,造成大部分专业课课时大幅削减[2],结构力学也不例外,而结构力学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却并没有缩减,反而有所增加,这样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必须对结构力学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2.2 教学模式固定。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多、逻辑性强、技巧要求高,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均采纳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手段有利于老师即时与学生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但对于涉及过多例题讲解的结构力学课程而言,课堂绘图与计算过程版书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