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选择优化的教学项目—团队匹配讨论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选择优化的定义和实施条件。调研获得影响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实施过程中主动选择、主动优化的主要两个因素,即项目与团队。通过项目与团队对学生主动选择优化的影响甄别,借助匹配正比、双向选择、主辅结合、活定结合的原则开发项目-团队匹配方法,提高了项目与团队的匹配度,从而提升了学生主动优化选择的能力,让课程实施过程始终是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的高度参加、高度控制、实时优化的作用,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团队;主动选择;优化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应用技术在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不断开阔教学途径、手段和方法,也在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带来了一些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学生对新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的适应情况将直接影响着课程最终的教学效果。如何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从被动适应、强迫适应,转换成主动选择、主动适应、主动优化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重点。作为老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设计中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对学生的主动选择性进行调研和分析,寻找影响学生主动优化选择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开发信息技术环境下工学结合课程项目—团队匹配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主动选择优化定义及条件1.主动选择优化定义主动选择优化是指在工学结合或者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对项目或任务、组织或成员、评价考核的主动选择与主动优化。主要体现在选择和优化两个方面。选择是指在工学结合或者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对项目的主动选择、对项目子任务的主动选择、对项目团队的主动选择、对任务完成评价的主动选择。优化是指完成选择项目后,可根据任务完成进程中的具体情况,优化项目进程、项目方法、团队、预期成果等。主动选择优化的主要特点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实现了对过程的动态控制性和持续优化,充分实现了对教学效果的实时性评价,这一过程重点突出在它的持续性和不断改进。2.主动选择优化条件条件一,在课程实施前,已经对教学过程和评价考核体系进行了重新的组织与架构。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五个核心,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导学、理论够用注重实践、角色扮演、惟一案例教学个性案例实践。[1]构建了两个立体的过程模型分别是以项目为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