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校园文化浅谈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的实践摘要:美术课程是一门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学科,对学生的美德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体质的深化与改革下,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不断地探究创新,利用学校现有的生态文化资源和小学美术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使小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制造能力,而且能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针对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问题,论述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的策略和意义。关键词:校园生态文化;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策略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来说,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美术教育理念中生态教育理念的目的是为孩子制造一个五彩缤纷的漂亮世界,而将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不但可以为老师和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更有利于老师开展制造性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小学生想象力和制造力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现阶段的小学生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很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就要注重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比如剪纸、折纸和手工等。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1]。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以下的问题需要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关注。1.对小学美术教学课程不够重视受应试教育及教育观念和教学环境的多方面影响,虽然小学美术教学课程在正常进行,但是美术教学一向受不到重视,而且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对美术教学的评价也不科学,因为教学理念的影响,也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老师都有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也导致大部分“业余”的美术老师对工作没有热情;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人认为美术教学对学生成绩和升学的作用不大,也没有文化课程重要,从而忽略了美术教学对培育学生的重要性。大部分老师在美术教学中用教文化课的方式来给学生教美术知识,只是一味地讲教本知识,导致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是把美术课当成是“休闲课”,不但忽略了小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而且还严重偏离了美术教学的目标,从而导致小学生艺术性培育的严重缺失,也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质量[2]。2.教学课堂中缺乏实践性教学大多数美术老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像其他学科一样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很少。美术这一学科本就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实践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