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论的《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摘要:课程设计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必不可少的主要教学与实践环节之一,与课程教学、认知实习构成完整整体。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设计内容繁杂、学生积极主动性差、理论和实践脱节等问题,基于能力本位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方案。新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运行效果良好,值得借鉴与推广。关键词:能力本位论;《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教学改革《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讲述锅炉工作过程、燃料特性、燃烧设备、热力与通风计算、水处理、脱硫脱氮技术等,与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课程关系密切。通过课程设计,学习设计计算方法与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并学习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同时初步掌握国家及行业法律规范、标准的检索和应用。基于能力本位论的教育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并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能力要求[1]。在本科阶段培育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一身的人才,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本科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2]。笔者基于能力本位论设计并改革《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的特点(一)课程设计的地位与作用(二)课程设计内容繁多、对专业基础要求高锅炉是一种结构复杂、系统繁多的大型能量转换设备,燃煤锅炉的工质及相关设备包括四大类:煤(贮煤场、运煤机、输送机、燃烧设备、除灰渣设备及灰渣场)、空气(送风机、空气预热器)、水(给水泵、给水箱、省煤器、水冷壁、水软化及除氧设备、蒸汽过热器)、烟气(引风机、除尘器、烟囱)。同时,改进燃烧设备性能的三大措施包括分区送风、炉拱、二次风。此外,还涉及各种阀门、管道、附属设备(压力表、水位计)及安全设备(安全阀、监测仪表)的设计与选型。可以看出,设计内容涵盖的知识点较多,而且其中涉及专业基础课的相关内容。例如,锅炉热力计算针对炉膛、水冷壁,基于《传热学》的导热、对流与辐射换热方式实现热力设计计算与校核计算;“锅炉设备通风计算”基于《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沿程与局部阻力损失,分别针对风道、烟道流程和设备计算通风阻力,但最终风机选型时仅提及“应按风机比转速 ns 选定风机型式”,并未展开介绍,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