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20xx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估计增长 4%以上。据典型调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结构调整、农民非农就业和宏观政策影响。在农业结构调整这个增收因素中,棉花、园艺、畜牧生产是新的增长点;在非农就业收入中,农民外出务工是新的增长点;在宏观政策影响中,农村税费改革是新的增长点。20xx 年农民收入在平稳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不同经营类型农户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仍未改观,需引起高度重视。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环境仍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由于农产品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尽管种植业在农民收入存量中仍占重要地位,但对收入增量的贡献份额将会减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职工下岗再就业交织,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不会像近几年高速增长;加入 WTO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会逐渐凸现。在这种大环境下,需要实行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备加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要实行综合措施,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是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上有新的突破。现阶段调整应突出四个重点:推动农产品的优质化,通过优势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优化农产品的品质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短缺和精深加工水平低的问题;推动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产地环境管理和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在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同时,根据 WTO 规则逐步调整投入结构,从支持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向支持农民收入增长,从支持农业生产转向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展。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力度,解决农村资金短缺和资金外流问题。三是在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上有新的突破。农民收入问题的实质是就业问题,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目前农村有 1 亿多富余劳动力,要调整城乡就业结构,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加快推动农村城镇化,让更多的农产品生产者变为农产品消费者,增加农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农业效益。四是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上有新的突破。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两个导向,一个是市场导向,一个是政策导向。市场导向就是利益机制,有利可图,农民就会在技术、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自发合作起来。这些年,农民的专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