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厅也将这一传统建筑特色加以现代演绎,外墙可以全部打开,让人们有机会在自然通风和光线中进行沟通。3.6 与自然生态共生的大楼建科大楼占用了 3000m2 的用地,设计之初,有个理念是希望通过立体的补偿恢复同样多面积的空间给自然。建筑中从地下室到屋顶的绿化平台、花池,经过几年的经营和自我完善,形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自然界总是坚韧地体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修复能力,只要人们略微提供生存的机会,树木、灌木和各种花草都在这有限的人工环境中坚韧生长,有了植物就引来了动物和昆虫,空中的小池塘里养着小鱼和蝌蚪,员工自己养的小兔子在花园里穿行蹦跳。蚊虫的问题也很多样化,但比前期刚建成时少了许多。因为蚊虫多了,吃蚊虫的壁虎、蜘蛛、小鸟也在这里安了家。爬藤类的植物把几根混凝土柱子和斜梁都变成了绿树,乔灌草搭配的生态绿化也给混凝土的架空空间提供了更丰富细微的微环境,大楼投入使用四年来,很多植物都已经不是原先种植的,一些小鸟或风带来的物种在大楼里都生存下来。立面上花池里很多鸟窝也已经孵化出很多小鸟。建科大楼更像一棵有生命的大树,四季不同,年年常新。4、实际运行效果分析根据建科大楼实际运行能耗监测数据,大楼获得了良好的绿色节能效果,特别是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节能效果尤为明显与当地同类建筑平均水平比较,年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能耗低 50%,年单位建筑面积照明能耗低 71%,年单位建筑面积总能耗低 59%。4.1 空调能耗降低约 50%深圳地区空调运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空调季节一般为 4~11 月,其中 6~9 月为空调高峰期。根据能耗监测记录,在炎热的 7~9 月,建科大楼空调能耗比某典型同类建筑低约20%~30%;在较凉爽的 10 月,建科大楼空调能耗比该典型同类建筑低近 80%,初步估算建科大楼空调运行时间缩短 60%。根据数据统计全年空调能耗约为 15.9kW·h/m2,比当地同类建筑平均水平低 50%。由此可见,建科大楼主要能耗节约的贡献并不依赖先进节能的空调系统,更来自于合理的建筑形态和布局设计带来对空调依赖的减少。对过渡季节更有效地利用自然条件来制造适宜的室内环境。4.2 照明能耗降低约 70%照明的节能情况统计,更加说明了被动式技术的贡献率远高于采纳节能灯具的贡献。根据实际检测的照明能耗数据,建科大楼与该典型同类建筑的逐月照明能耗均比较稳定。估算建科大楼全年照明插座能耗为 14.1kW·h/m2,比该典型同类建筑低 72%,比当地同类建筑平均水平低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