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转化老师的“被反思行为反思是老师审视、思考、探究、自我调试、解决自身与教育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达到对问题行为、教学方法策略等的优化和改善,努力提升教育实践合理性的过程,是老师自身能力提升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老师主动反思的缺失,“被反思”现象的加剧,也阻碍着老师的专业成长。怎样使老师的“被反思”转化成主动反思,也是大家值得反思与实践的问题。一、制定成长规划,老师成为反思实践者1.建立业务档案,查找优劣老师的业务档案反映着一个老师的综合素养,体现了一个人的学历层次、岗位能力、教学实绩、教科研水平等方面情况,包括老师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学术水平、荣誉称号、教学竞赛获奖、论文发表与获奖、课题讨论、辅导幼儿等情况。它的建立让每个老师能读懂自己,查找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剖析潜在的内因,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2.制定进展目标,扬长补短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假如发挥、挖掘、协调好每个手指的功能,就会弹出动听的曲子。老师在了解自己的特长与不足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制定切实可行、富有挑战性的成长规划,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做到扬长补短。如:学习培训,撰写专题论文,上哪一层次的公开课或竞赛课,讨论什么课题等。充分发挥个人的技能特点,力求在某一方面彰显特色,如:班级管理、家长工作。学期末,通过自我检查、同行观摩与领导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检查目标的达成度。同时,提出下一阶段的新目标,促进老师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1.草根式说课,有效性反思幼儿园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对前一周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性反思,对下一周教学内容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每位老师进行说课,对活动实施前、活动实施过程、活动实施结果进行反思,使我们的教学更优质、更有活力、更专业。让大家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有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就说什么,做到真正互动起来,甚至进行争辩,这有利于灵感的迸发与思维的碰撞,使反思更有效,实现老师的共同成长。2.菜单式沙龙,针对性反思营造宽松、和谐的集体备课的讨论氛围,老师提出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困惑与疑问,让大家产生头脑风暴,阐述自己的见解、经验,在彼此思想火花的不断碰撞中寻求自己与别人观念的异同,在倾听别人阐述观点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展有针对性地反思,形成教育共鸣。三、搭建讨论平台,园长成为反思支持者1.创设一次机会,实行反思性学习幼儿园每学期创设一次外出学习充电的机会,让老师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