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1:有人会说,大一时就这么早就面临就业问题,就准备就业问题,那大学岂不是太功利了,还怎么培育大学的人文精神呢?其实这只是对大学就业的片面理解,我说的是就业是与大学四年都有关系!是要对这个大学作一个具体的规划的,要抢在毕业之前把就业问题解决,这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而不是只是在大四时才被迫的去考虑就业问题。有人会说,没有你这种认识这种规划毕业后也一定会找到工作,何必按你说的去做呢?是的,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在大四时也可以找到工作,但那是你所喜爱的吗?是你能胜任的吗?是适合你的吗?是对自己有好的进展的吗?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后(无论你是真的还是假的学到东西)你的这个学历证书至少在这个社会还是有一席之地的,所以你根本不必担心找不到工作,做服务员也是一种工作啊(我没有贬低这个工作的意思,只是和大学学历做了个对比),但大学教育的本意是培育高级专门人才啊!所以,我们所说大学生就业是指大学生谋求职业的进展,而不是职业的基本生存。大一时你要博业,就是说你要看大量的书,从中发现你喜爱的知识领域;二是你要大量的学习关于职业方面的知识,从中发现你喜爱的职业。看书会让你积累深厚和广泛的知识,为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因为只有大学才是你专心看书的时间,错过就不再了。比如说,你在看了大量的书后,发现你比较喜爱社会学这门专业,虽然你学的是营销。而你在看大量的职业介绍和理论后,发现你喜爱做帮助人的咨询工作。这就是你大一要完成的最大任务。大二时,你要通业,你把你喜爱的领域、职业的通用基础知识学好,学科领域与你所选职业有可能不是相关的。这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把这些通用知识学好。我们的大学其实交给我们的都是这个学科的通用知识,你会发现,假如你是学社会学的,那当你毕业后都很难把社会学这个概念说清楚,更别说什么职业社会学了。这也就是大家都抱怨在大学里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的原因(我们临时不考虑你有没有学,学没学好)。其实,在大学里,你只要掌握你要学的那个学科 300 个概念就可以了,那你就会对此有些自己的看法了。大三时你要择业,在你喜爱的那个学科内再选择一个或几个的具体领域,然后深化学习一年。如,你选择了职业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那你大三一年就是要学这两门。包括所有的概念、理论与应用,同时进一步整理这个圈子里的一流企业、人物,确定你要进入的企业,在不断完善知识的同时,不断的关注这个圈子的人和事,并且建立一个自己了解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