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夫妇法定离婚合同规范范本(2024年版)本合同目录一览1.老年夫妇法定离婚合同的定义与适用范围1.1定义1.2适用范围2.离婚原因2.1共同协议离婚2.2单方面提出离婚3.离婚程序3.1双方协商3.2律师介入3.3法院审理4.财产分割4.1共同财产的分割4.2个人财产的归属4.3债务处理5.赡养费用的支付5.1费用标准5.2支付方式5.3费用调整6.居住权的处理6.1房产归属6.2居住权转移7.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处理7.1养老保险的分割7.2医疗保险的转移8.子女抚养权与探视权8.1子女抚养权的分配8.2探视权的设立9.双方父母的赡养责任9.1赡养义务的履行9.2赡养费用的分担10.双方在离婚后的行为约束10.1禁止骚扰与侵犯10.2保密协议11.违约责任11.1违约行为的认定11.2违约责任的具体承担12.争议解决方式12.1和解12.2调解12.3诉讼13.合同的生效与终止13.1合同生效的条件13.2合同终止的情形14.其他条款14.1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14.2合同的修改与补充第一部分:合同如下:1.老年夫妇法定离婚合同的定义与适用范围1.1定义1.2适用范围本合同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老年夫妇,双方均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通过本合同规范离婚程序及后续事项。2.离婚原因2.1共同协议离婚双方基于充分沟通与理解,自愿共同协议离婚,不存在任何一方被胁迫或误解的情况。2.2单方面提出离婚如一方因对方存在重大过错,如家庭暴力、重婚、吸毒等行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无法继续共同生活,可单方面提出离婚。提出离婚的一方应提供相关证据,以证明离婚原因的合理性。3.离婚程序3.1双方协商双方应就离婚相关事项进行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包括财产分割、赡养费用支付、居住权处理等。3.2律师介入在双方协商过程中,如有需要,可寻求专业律师的协助,以确保离婚协议的合法性与有效性。3.3法院审理双方签订离婚协议后,应向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交离婚诉讼,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如法院认为协议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有权要求双方重新协商或对协议内容进行调整。4.财产分割4.1共同财产的分割双方共同财产应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分割。分割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分割、金钱补偿等。4.2个人财产的归属双方在婚前所拥有的个人财产,以及婚后所得的遗产、赠与、捐赠等,归各自所有。4.3债务处理双方共同债务应按照实际情况承担相应的清偿责任。如一方因个人原因产生的债务,由其自行承担。5.赡养费用的支付5.1费用标准赡养费用可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生活需求等因素确定。支付赡养费的一方应确保对方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离婚前的生活水平。5.2支付方式赡养费用可通过银行转账、现金支付等方式进行。支付赡养费的一方如有特殊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应提前通知对方,并尽快解决支付问题。5.3费用调整如双方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可协商调整赡养费用。如一方认为需要调整赡养费用,应提供相关证据,双方重新协商确定。6.居住权的处理6.1房产归属双方共同拥有的房产,可根据双方协商的结果确定归属。如协商不一致,可依法进行分割。6.2居住权转移如一方获得房产归属权,另一方享有在该房产内的居住权。居住权转移后,享有居住权的一方应遵守房产所有者的管理规8.子女抚养权与探视权8.1子女抚养权的分配双方应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进行协商。如协商不一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应负责子女的生活、教育等事务。8.2探视权的设立双方均有权享有对未成年子女的探视权。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应合理分配探视时间,确保另一方能够定期与子女见面。如双方对探视权有争议,可向法院申请解决。9.双方父母的赡养责任9.1赡养义务的履行双方应对双方的父母的赡养责任进行协商。如协商不一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双方应尽到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确保其生活、医疗等需求得到满足。9.2赡养费用的分担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担对父母的赡养费用。如一方经济条件较好,应适当多承担赡养费用。10.双方在离婚后的行为约束10.1禁止骚扰与侵犯双方在离婚后,不得对对方进行骚扰、侮辱、诽谤等行为,不得侵犯对方的合法权益。10.2保密协议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