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年 xx 月 13 号我们在学校的安排下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工程测量实习。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学校进行测量。由于本次实习安排在了夏天,虽然说是夏天了,可是青海这边的天气特别寒冷,且实习时间较为紧迫,老师对实习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压缩,将我们一个班 43 名同学分成了 4 个大组。 在实习的第一天,由宁老师还有纪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动员。在动员会上,宁老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由于天气原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他要求大家做好御寒保暖工作,克服天气带来的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同时,宁老师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以及经纬仪。讲解完毕之后大家就进入了紧张的实习当中,开始了室外的测量工作。 室外测量工作主要集中在实习的 13 号下午至 24 号,在这几天里,我们分别测量了各控制点的高程、水平角以及各导线长度。 “”“”“”“本组有五名学生组成,遵循 从整体到局部 、 先控制后碎部 、 由高级到低级 、 步步”有检核 的原则。每次作业顺序为: 1.确定测站点。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坡或山顶,以避开常常迁站。 2.架设仪器。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略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 3.立标杆,测量读数。立标杆时要保证标杆尽量竖直,每个碎布点保持间距 35-45 米左右。实际碎部点间距大多在 35 米左右,符合精度要求。一般有两到三人负责立标杆,其中两人同时标杆。 4.记录。一般由一人记录。 5.测站点检验及校和。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 300 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和。检和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假如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 首先我们组进行的是高程的测量,我们先将水准仪架在一个已知控制点和一个未知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标尺要求竖直且稳当;然后将水准仪的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将水准仪调平,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接下来调水平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