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幸运的多,比起绝大多数同学。第一次真正的实习,就遇上了这么好的机会,既体验了工作的艰辛又感受了异国的文化,所以真的很感谢爱因斯特组织和学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由于体会太多,不可能在总结中尽述,只能把感受最深的总结沟通一下。适应篇接下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食物,他们的主食诸如面包,三明治,热狗,pizza,牛排等,最多加上一些马铃薯,同中国有极大的不同,但毕竟在出国前了解过,一段时间后,经过自己的中国化改造也就适应了。总之,生理上的适应还是很快的,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调整起来相对容易,不过观念上(也可以说是文化上)的差异要想缩小就不那么容易了,平常只要没什么事大家一般都会坐在一起讨论一些问题,而民族,宗教,政治,文化也就很自然的成了最主要的话题,只不过相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普遍比较偏激(“”说得好听点叫 爱憎分明 )。不过也有比较一致的,对美国的霸权主义都很反感,只是中国的学生表现的比较含蓄罢了。在谈到——实习目的时,他们毫不避讳的说出了一个词money,说到原因,其实大家也都明白,在西方国家,18 岁后(确切的说时高中毕业后),不仅离开父母独自居住,而且经济上也完全独立,他们必须自食其力,为自己的生计而奋斗。这确实也是东西方之间的最大差异。实习篇虽然异国的生活着实精彩,旅行,party 不曾间断,但实习才是主要目的。说是实习,实际上与真正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差异,这也是最让我感到幸运的,能让我真正体会倒工作的艰辛和乐趣。实习的前两天,以参观,讲座为主,了解了该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并参观了整个工厂,了解了整条生产线,由于是化工厂,用水量较大,故依水而建,并有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处理生产废水,同时运输也以船为主(这与这个欧洲铁路运费普遍偏高有关),占了近 80%,当然了,安全讲座也必不可少,安全条款共有 40“条之多,真可谓 安全第”一 ,也体现了公司以人为本的宗旨,而在此后的工作中我也时时体会到这一点,同时也正因为这样,公司的员工也很自觉的为公司着想,效益自然也就高了。此后,我被安排到了一个工作间,作为实习的一部分。这是整条生产线的一个中间环节,——和我一起工作的还有其他两个正式员工两位极其健谈,和善的女士。由于整条生产线的机械化程度极高,所以需要人做的并不多,我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把所要做的工作学会“了,其实只是敲敲键盘罢了。让她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项工作,竟然是 boring”——不过后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