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感危机的干预与教育反思当代大学生中因各种原因而产生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特别是处在情绪体验比较强烈的时期,人生经验却相对较少,遇到挫折容易出现情绪障碍或者认知偏差,无法实行正确和健康的应对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在当前大学校园恋爱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遭遇恋爱挫折陷入心理危机状态的亦时有发生。一、案例描述及分析小刘(化名),男,21 岁,某高校化学专业三年级学生。来自西部某省贫困地区,大一进校后表现积极上进,勤奋学习,主动参加学生会和各种社团活动,并通过校内外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总体来讲是一名表现良好的在校学生。但是在大一第二学期临近期末的时侯,突然出现要跳楼的轻生事件。经了解起因是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很有“感觉”的女网友,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聊天以后,女网友提出从外地来看他需要 2000 元的路费,当他把钱寄出去后对方却消逝得无影无踪。发现上当受骗,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勤工俭学挣来的钱打了水漂,特别是自己人生第一次的情感付出却是一场骗局,感觉到网络的虚幻和情感的无助,一时想不开要跳楼轻生,幸好室友及时发现,在同学和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才避开了悲剧的发生。大二第一学期又发生打架事件,起因由于喜爱上了同校的一名女生,通过努力追求后谈起了恋爱,但其女生又和原男友没有彻底分手,最后小刘和女生前男友双方约来同伙,发生打群架事件。大二第二学期又重新与校外女性谈起了恋爱,并且过起了同居生活,翘课次数增多,并常常夜不归宿,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的情况出现,学业处于荒废的边缘。小刘来自于西部某省边远地区的一个贫困家庭,家庭经济状况比较拮据,通过埋头苦读考入大学,成为了家庭的骄傲。但进入大学校园后高考压力突然消逝,没有人生新任务和目标的压力,自己又处于情感萌动的敏感时期,当看到身边同学恋爱的“甜蜜”,从而产生了尝试恋爱的冲动,但由于进入大学后没有真正思考过大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目的是什么”等问题,特别是对于情感需求的冲动,不能够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再加上青年人涉世未深,对处理社会人际关系技能的欠缺,在对待大学生活、学业和恋爱等问题上缺乏正确的引导而导致片面的理解和错误的做法,让小刘在正确和健康的大学生活轨道上也越走越远。二、案例的教育干预策略其次,实行认知转变策略,以帮助其接受客观现实为主要目标。进行交心谈心工作,让其正确认识人生挫折,不管感情挫折还是事业挫折,都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