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3 日,我来到特区报业大厦的 35 层,前来《深圳特区报》商贸组报到。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潘未末,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看起来她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3 月 24 日,这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我和谁都不认识,只认识潘未末记者。她抬眼看看我,没有多说什么,就拿起手头的初稿,让我把它整理成一篇 800 字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学校期间学习的书本知识, 标题导语正文结”“”尾 倒金字塔 我在心里对自己叮嘱道,不到一会儿,我就把那 800“字的消息完成了。 这”“”么快 潘记者很惊诧地说。我很自豪的对她说, 这种小稿件写的太多了,所以很快 ,很自鸣得意的样子~“”几分钟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轻狂和错误。我的稿件被 枪毙 了,因为风格问题,也因为脉络问题,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潘记者让我认真阅读特区报的用心了。随后,潘记者把她在特区报发表的稿件集册拿给我看,让我认真体会一下,还特别叮咛说,一定要认真地看,最好能随时做个笔记。我没有说什么话,从那以后我不再以为坐着看报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认识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还是从小事做起啊。几天以后,我终于适应了特区报的风格并能正式开始展开工作了,潘记者也没有对我客气,一件件的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就交到我手里。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犯了错误,但同时也不断地在学习,在改进;商贸组的其他记者也渐渐地混得熟了,也开始和他们后面跑跑展会、公司、酒店和政府机关等,有时候他们不方便去的时候,他们就让我独身前去。感觉在深圳,记者还是比较吃得开的,比较受人尊重,比较受人看重,到哪里去采访都能赢得不少方便。不过,深圳终究是个商业化比较浓厚的城市,为什么呢~我记得有几次应邀去采访,采访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掏出好几百块钱,说是让我坐车回报社。鬼才信任他们呢,深圳的公交车费、打的费用虽然比全国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于要那么多钱吧!我死活不要,他们也死活不放过我,没有办法,最后我只拿了 100 块钱,打的回报社去了。每个做记者的人在自己的采访经历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采访深圳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黄木岗又一村,那是中国最大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