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对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在实践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可以在不断的工作中找到今后工作的方向,不过只去说是不行的,还要自己去亲身实践才知道其中学习到的东西。假如实践可以锻炼人的话,何乐而不为,虽然很累,但是收获很大!我们这一代似乎总有着泛滥的激情与旺盛的精力,在真正地进入社会之前,世界在我们眼“”中单纯而美好。但现实的残酷和生活的无奈会很快地耗尽我们青春的资本。在 象牙塔 里待久了,我们单纯而鲁莽地将世界简化到可以被我们的激情所征服。我们总是过高地估量了青春与激情的作用。对于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怀有持久的激情很可能是由于我们对这些“”事认识的肤浅。就如同成为一名记者曾经一度占据了我心中 梦想 的位置,一想到它我就会全身充满力量。可随着我对这一行的了解加深,我渐渐发觉这个职业并非像看上去那么美好,日复一日不间断的采访是辛苦。伴随着新奇和充实一起袭来的是日夜紧绷的神经和“”巨大的身心压力。尤其是当我们发现自己所做的离自己当初制定的 雄伟理想 渐行渐远的时候,当初的激情也就逐渐减退了。这是一份既能让人激情澎湃也能让人心力交瘁的职“”业。一位 前辈 告诉我说:持久地从事一种活动的力量支持来自心灵深处的精神需求,而不是简单的激情。既然这样,我们该做的就不是抱着青春的资本做梦,而是应该去挖掘更深层次的精神力量。“这次实习,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在校园里的这么多年,我们过着 少年不”知愁味道 的生活,虽然也掌握了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却面临着和社会脱节的危险。“”“”“任何与社会分离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我们最终还是要走出 围城 ,走向 城外 的。 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 并非是空话。纽约时报说, 自我一代 中国青年关怀的是时尚,是潮流,是谋生,而不是社会进展,不是民主进程。美国人总是摆出一幅了解“”“世界的骄傲的神态。而事实是,从 五四 运动以来流淌在中国青年人身体中的 忧国忧”民 的血液也许会随着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安定而被稀释,但决不会消逝。这么多年的教育其实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起了我们这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尽管我们是被世界广泛质疑“”的 我一代 ,但面对社会的需要,我们也会努力去实现我们的价值。今后的工作生活,我有了明确的方向了,那就是要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好,不能够做好,但是能够及时的认识到当前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