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天竺取经的历史事件

天竺取经的历史事件_第1页
1/8
天竺取经的历史事件_第2页
2/8
天竺取经的历史事件_第3页
3/8
天竺取经的历史事件贞观元年(627),玄奘移住长安大寺院庄严寺,从道岳法师学《俱舍论》,又师从法常、僧辩二大德学《摄论》、《涅槃》。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玄奘住持庄严寺。是年十二月,天竺(即今印度)僧人波颇蜜多罗来到长安,说天竺有很多佛经,诸如《十七地论》等。贞观二年(628),二十八岁的玄奘以讲经驰誉长安,被誉为释门千里之驹。玄奘鉴于国内佛经体系比较杂乱的缘故,上表朝廷,要求西去天竺,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但最终未获朝廷批准。贞观三年(629)三月,京畿长安一带霜害成灾,朝廷准许百姓和僧人道士外出觅食,玄奘趁此时机,私发长安。天竺取经的经过玄奘,中国佛教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代宗师。俗姓陈,名袆,乳名江流,法号玄奘、三藏法师。生于隋开皇二十年(600)[一说仁寿二年(602)],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附近)人。玄奘生长在儒学世家。先祖陈寔,东汉时,历官县吏都亭刺佐、督邮、郡西门亭长、郡功曹、三府大及太丘(今河南永城县西北)长,后因党锢之祸,陈寔主动投案自首,旋被释放。与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称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以清高善行闻世,合称颍川四长。陈寔辞世之日,海内赴吊者竟三万人,制蓑麻者以百数。谥曰文范(案:文为德表,范为士那么)。后又在许昌(今河南许昌市)建太丘祠以祀。天嘉五年(564),南朝陈文帝追封陈寔为康乐侯,太建元年(569),陈宣帝加封陈寔为颍川侯。蔡邕《蔡中郎集》中有《陈太丘碑文》。范晔《后汉书》有传。曾祖陈钦,官北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祖父陈康,任北齐国子博士。父亲陈惠,仕隋朝江陵(今属湖北)县令,大业未挂冠归田,过着且耕且读的生活。陈惠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对儒家经典颇有讨论。育有四个儿子,陈袆排行老四。二哥陈素,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法号长捷,以讲经说法闻名于时。陈袆天资聪颖,受其二哥影响,幼时常去寺内听经,耳濡目染,对佛学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一岁即能背诵《维摩》和《华法》。十三岁出家净土寺,很快就掌握了《涅槃论》等佛教根本经典。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蜂起,玄奘便跟随二哥长捷法师前往长安,后又随兄入川受学。在成都,听宝暹法师讲《摄论》、道基法师讲《杂心》、惠振法师讲《八犍度论》。武德七年(624),玄奘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顾二哥的阻拦,毅然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荆州(今湖北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纷纷赶来听讲。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天竺取经的历史事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