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城乡老师沟通轮岗制度空转内容摘要现阶段,城乡中小学老师沟通轮岗制度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进展的重要教育政策。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一些省政府推行的老师沟通轮岗政策,对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城乡老师沟通轮岗制度突破二元结构局限,对老师流动方向加强了市场机制的配置利用,梯次推动落实制度。但实践中还存在单向流动、单向激励等诸多认知误区和偏见。加强教育资源初次配置、解决轮岗生活配套措施、鼓舞沟通多样化、管理重心下移能够推动老师沟通轮岗制度梯次、有序进行。关键词城乡老师沟通轮岗农村义务教育教育政策城乡二元农村老师队伍结构性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自 19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对农村经济进展工作中实行了扶贫、对口支援、帮扶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经验也逐渐被借鉴到农村老师队伍建设中,由此形成了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对口支援、帮扶、沟通轮岗等政策措施。例如,2024 年 2 月 26 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动城镇老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鼓舞通过结对子、走教、联聘等办法支援、扭转区域内城乡校际之间老师队伍的差距,遏止农村老师的流失,以此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然而,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农村学校教育凋敝的趋势没有减退,有些县域政府甚至采纳公开考试的办法,从农村老师申请者中选调优秀者进入城市学校工作,以满足部分老师进城的愿望。单向选拔农村老师向城市学校流动,对被选中的老师来说是实现了个人的愿望,但对农村学校而言无疑是重大损失。有些地方认识到了这种做法存在的问题,实行了一些补救措施。如 2024 年,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文化教育局《关于老师流动“转会制”的实施意见》,借鉴足球运动员转会的做法,要求接受了农村老师的城市学校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减少农村学校损失。不过,各地的做法纯属无奈之举,是苦于缺乏更有效教育政策而实行的临时措施。城乡老师沟通轮岗制度突破二元结构局限一些农村老师不安心在农村工作,农村教育质量持续低下,农村儿童继续上学的机会减少,农村儿童到城市求学的风气愈演愈烈,城乡社会阶层差距没有缩小,社会阶层流动固化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成为我们国家面临的极大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提出“实行县(区)域内老师和校长沟通制度”。此后,《国家教育事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关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进展”部分提出,“均衡合理配置老师资源,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