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XX 年秋季一直到现在,学习孟二冬老师先进事迹之风长盛不衰。为什么孟二冬老师能带给我们如此大的震撼呢?为什么他的事迹能有如此大的激励力量?他的精神里面到底蕴藏着多少宝贵的财宝,告知了我们什么呢?老师肩负着培育祖国未来的重任,在老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优秀老师。孟二冬老师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孟二冬老师是边做讨论边教学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怠慢了任何一个方面。“他在讨论成果方面硕果累累,他不记名利,不顾个人得失,遵循着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的座右铭。孟二冬老师花费 7 年时间写就了 100 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令人深有感触。虽然他讨论的是几乎无人问津的学术角落,但是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追求。在别人感觉枯燥无味的领域,他却能潜心讨论,而且还乐在其中,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在当今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在学术界少数人弄虚作假、互相攻击的污浊空气中,孟二冬老师仔细、严谨的治学态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更加难能可贵。即使他不去支教石河子,即使他没有病倒在讲台上,他也是一个用人格感动社会的高尚的人。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孟二冬老师痴情于讲台,教书更育人,学生都把他当作人生道路上的航灯。他尽职尽责,把三尺讲台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当作自己的理想;他就象一只辛勤的蜜蜂,把自己毕生的精华都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祖国的未来!当他在石河子大学支教时,当乒乓球大的肿瘤卡在孟老师嗓子里面的时候,他还在讲台上带着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可是,此时,孟老师却忍受着多大的痛苦啊!孟老师是在珍惜着讲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支教机会,他深爱着同学们,深爱着边疆的教育事业。在回北京治病的时候,在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巨大磨难的时候,他还在挂念着新疆的学生。在北京的病床上,孟老师仍在工作,他仍然在辅导自己的讨论生,不同意因为他的病而耽误学生。孟二冬不愧是当代人民老师的楷模。“”在大学校园日渐远离 象牙塔 的称呼,一些高校老师不安心教学和科研,一心追逐个人名利的时候,他以师者最为本真的境界,把心全部交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都身体力行,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当代人民老师的神圣使命。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道德高尚。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一张张充满稚气的脸,我看到的是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此时,我想到的是孟二冬老师给我的启示与教导。在我终身的教学生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