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_第1页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及原因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 亿人口,就有 9 亿农民。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农村是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进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制约农业农村进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解决,促进农业稳定进展、农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社会事业进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阶段, 三农 问题依旧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用农民的话说,当年城里人高“”唱 走进新时代 ,而我们乡里人却感到很无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时期里,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文件都提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 三农 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的背景下,中央现在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1.中国的农业基础还不稳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xx 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了 4.8 亿吨,但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 3000 万吨。中央十分关注 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假如粮食安全一旦出了问题,那将会引起全国大乱。而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进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解放初期全国人均耕地10.7 亩,现在只有 3.7 亩。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共 3 页,当前第 1 页 12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MY shop+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挑选适合自己的材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