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害因素的概念:危害因素其实就是本质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危险源的定义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它具有破坏性、潜在性,复杂性、多变性、可知性、可预控性。危险源失控后果就可能造成事故,也就是管控表中的后果及其影响。二、危害因素辨识的相关内容:1、危害因素识别的范围:覆盖公司所有部门、车间的生产活动、产品及服务过程。至少包括:(1)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和外来访问者)的活动;(3)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备、设施);(4)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及在煤化工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人员、作业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发生变更的情况。(5)生产过程的识别活动应包括:① 生产准备阶段(人、机、料、法、环进场和临时设施建设)的各项活动② 产品采购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化学品、油品以及其它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包括相关方使用的物资);③ 生活区域的各项活动(相关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包括进入作业现场的相关方人员的活动);④ 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的各项活动(宜按作业流程或工序进行辨识);⑤ 设备、设施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所有运行活动(包括相关方使用的设备、设施);⑥ 产品交工验收或维修服务中的各项活动;⑦ 不同工种和岗位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活动⑧ 确定的其他计划外的任务。⑨ 项目实施前工作前安全分析。(6)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① 煤化工产品或材料的包装或储存缺陷;② 结构失效;③ 天气、地球物理及其它外部的自然灾害;④ 恶意破坏和违反操作规程;⑤ 火灾和爆炸;⑥ 冲击与撞击;⑦ 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⑧ 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⑨ 人机工程因素(比如作业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⑩ 设备的腐蚀;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露。2、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辨识危害因素:(1)人员的危害因素:① 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② 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③ 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④ 决策失误;⑤ 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⑥ 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⑦ 人员的其他危害因素。(2)机的危害因素① 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② 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③ 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d) 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