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手册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手册 篇一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基本知识 1.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病毒形态类似王冠而得名。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世卫组织命名为 2024 新型冠状病毒(2024nCov)。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实行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4. 新型冠状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 ℃ 30 分钟、75% 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5. 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看,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6.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 14 天内曾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同车的乘客等。 7. 埋伏期有多长? 埋伏期一般 3~7 天,最短 1 天,最长不超过 14 天。10~14 天是一个隔离观察期。 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9. 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时应该怎么办? (1)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不一定是感染了冠状病毒,应及时由家长陪同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向医生详细告知个人症状和近期活动情况。 (2)假如发病前 14 天内曾到武汉及疫情高发地区旅行 , 或发病前 14 天内接触过来自上述地区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的聚集发病,应由家长陪同到当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排查。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措施 (一)个人防护知识——洗手篇 1. 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有何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 及美国 CDC 等权威机构均推举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