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南海珊瑚礁是祖国的珍宝,也是世界的明珠。由于全球变温和海洋污染,南海珊瑚礁正严重退化。武汉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摄制的科普片《守护南海珊瑚林》,记录了中科院南海海洋讨论所黄晖讨论员团队致力于南海生态保护、为珊瑚礁修复和繁育所做的卓越贡献。同时讲述了珊瑚礁在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的独特经历和有趣知识,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非凡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抢救珊瑚礁的有效举措和科研成果。下文是电视片《守护南海珊瑚林》的文学脚本。这是一片奇妙而辽阔的蔚蓝。当庄严的赤道从曾母暗沙之南 200 海里处划过,当浩荡的季风从 U 形九段线吹过,世界的版图上便清楚地标记出了中国的南海。深深感恩于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为中华子孙开拓了如此壮丽的水域和海疆,留下了这样厚重的祖产和家业。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200 多个岛、礁、沙、滩如繁星洒在浩瀚的苍穹,如宝石镶满蓝色的丝绒,构成南海的框架和坐标。我们还要惊叹大自然的巧妙设计,中国南海的岛屿并非大陆岛和冲积岛,它们的基本成因,是亿万珊瑚在亿万年生命活动中造就的珊瑚礁。惟其如此,不认识珊瑚就无从谈起南海诸岛了。中科院南海海洋讨论所里,聚集了一批最智慧的头脑。下属各专业机构如臂使指、根须四布,连接着南海的一脉一息。黄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便是讨论珊瑚的一支主力军和国家队。形貌奇异、色彩斑斓的珊瑚,很早就受到人类青睐并进入经济文化生活。西晋时代王恺和石崇斗富,最后靠着拥有珊瑚的多寡和优劣而一锤定音。至于珊瑚究竟为何物,则长期以“”来各说各话。有人认为是石头,《说文解字系传》云: 今人所谓珊瑚,石也 ;也有人主“”张是树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 。真正把珊瑚归入动物王国,已经是近代科学的认知了。“”当外胚层不断分泌碳酸钙,珊瑚虫开始化柔为刚,杯状的壳体成了外骨骼和 自建住房 。由于珊瑚虫摄取营养的昼夜模式,造成碳酸钙外壳生长环纹的周期性盈缩,我们能从 X 光“”和显微镜下看到古老珊瑚虫化石留下的 日历 ,如同树木生长的年轮,证明泥盆纪时候地球确实自转更快,一年曾经有 400 多天。“”“”珊瑚礁的形成,生动见证了 铢积寸累 和 日积月累 的伟大力量,建筑的基本单元只是每个小虫的骨殖,漫长的工期则从 5 亿多年前寒武纪直到今日。岸礁,在潮水涨落线之间与陆地连成一体;堡礁,多平行海岸由泻湖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