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河村基本情况及文化进展现状黄铎堡镇白河村位于固原市西北部,属于宁夏南部山区。白河村辖 3 个自然村,全村 414户 1605 人,属纯回民村,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为玉米、马铃薯,养殖业以分散的小规模养殖为主。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是自产自销,商品率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经济基础薄弱,低收入贫困人口占总人口一半以上。为改变生存环境,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受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农村精神文化生产严重缺乏。随着乡村建设的扩大,白河村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也随之加剧。息闭塞、精神文化匮乏是农村很多地方面临的一大问题,可以说白河村文化贫困现象只是是千万个乡村的一个缩影。白河小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该小学共有 240 余名学生,有 11 名,其中 5 名老师为临时聘用。在白河小学支教的这段时间发现学生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他们缺少接触大量新奇信息的机会。学生除了上课之外,其余时间都在玩耍。学校仅有的一间图书室很小很暗,里面摆放的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种类单一,很难吸引和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家大多没有电脑,没有杂志也没有报纸,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回到家只是玩耍和干农活,常此以往,学生对信息的渴求逐渐衰退。二、文化贫困的原因文化贫困从根本上说是产生贫因的主要根源之一,而贫困文化则是文化贫困的直接后果,是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乡民的文化习俗、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的积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进展,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对于这个以农业和小规模养殖业为主的地方来说,许多农民因为落后而贫穷,因为贫穷而忽视知识。对当地农民走访分析,造成白河村文化贫困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几十年来,农村一直以进展经济为第一要务,把物质扶贫作为重点,各级领导的主要精力都在经济建设上,对精神文化建设热情不够,对农村文化淡漠、忽视。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城市,农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据初步统计,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60%。1845 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及以上仅占 8%左右。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农村长期固有的思维方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