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专业进展及影响因素讨论以培育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已有 12 年。一般而言,一个课程开设的效果,会受到课程开设的历史、地位、课程标准(大纲)、老师专业进展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这些方面都存在明显劣势:如课程开设历史短、课程仅有指导纲要而无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老师往往身兼电教工作等多职难以专心从事教学等。在不利条件下小学信息技术老师的专业进展状况有待我们去调查和讨论。本文仅以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专业进展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例,以期为职后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教育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提供依据和参考。一、讨论设计1.调查内容老师专业进展内容广泛,本调查限定为新课程理念、老师对新课程的实际态度、适应于新课程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进展意识和专业情意。2.问卷设计和调查对象调查工具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在经过预调查检验基础上编制成的《新课程背景下北京市小学老师专业进展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我们按统一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把全市各小学按进展较好、一般和欠进展三层进行抽样,抽取各区县共 184所小学 285 名信息技术老师为样本,样本占全市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人数的19.2%。共发放问卷 285 份,回收 285 份,有效问卷 283 份,有效率达99.3%。问卷采纳现场答卷现场回收方式,数据统计分析采纳 SPSS17.0。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基于新课程的专业进展状况(1)对新课程理念及相关维度基本认同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分成了课程观、老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以及整体观五个维度,分别进行自评测量,结果显示,被调查老师在各维度上的自评得分都在 3.5 分(满分为 5 分)以上,其中学生观和老师观认同度最高,分别为 4.318 分(标准差 0.659)、4.061 分(标准差 0.652),而课程观和教学观认同得分不高,为 3.522 分(标准差 0.700)和 3.811(标准差 0.462)。说明即使在专业一致性及接受师范教育的人数比例并不理想的情况下,教育部门通过多年的新课程培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对新课程理念已逐渐认同,但可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没有课程标准、课程未受重视以及在操作层面存在困难等状况,使得对课程观、教学观的认同得分偏低。(2)对新课程的实际态度低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统计得出,对新课程理念认同得分的均值为 3.811 分(标准差0.462),而对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