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春季教学计划制定一、学情分析二、教材分析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包含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包含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明白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9。经过一系列的猜想、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难点:培育生学会独立审题的本事;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五、教学措施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构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进展学生的数感。3.改善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4.供给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展。5.供给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进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事和创新意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数与代数: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究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量两位数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