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部 ------ 精深的思想:领会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 经部 ------ 精深的思想:领会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 ● 小学 ----- 神奇的汉字:开启中国文化典籍之门的管钥 ● 小学 ----- 神奇的汉字:开启中国文化典籍之门的管钥● 史部 ----- 悠久的历史:把握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坚持● 史部 ----- 悠久的历史:把握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坚持● 子部 ----- 百家争鸣: 运用中国人的治世思想与生存智慧● 子部 ----- 百家争鸣: 运用中国人的治世思想与生存智慧● 集部 ------ 璀璨的文学:体味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心灵咏叹● 集部 ------ 璀璨的文学:体味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心灵咏叹 ● 国学基础概述 ● 国学基础概述 ● 综述 ● 综述论证内容国学基础 概 述 一、何为国学(一)国学概念(定义、名称、大师论谈、分类、地 位) 1. 定义 国学: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传 统的中华科学、文化与学术。 即一国之所学也。2. 国学名称源起 国学的本名原意,原指国家学府,如古代的太学、国子监。单纯的说国学,乃独指经、史、子、集部的语言文字经典训诂学问。自西学东渐、西学繁衍于东土,东学式微,文化分流转型以来,为区别于西学,时人把我国的“六艺、五术”“诸子百家”统统称之为“国学”。 现代自五四以来的新青年运动前后,一些国学大师们,为保护国学而开始和西学论战,西学派认为全盘接受西学,而国学家们则誓死保卫祖宗们留下的五千年菁华文化。 1906 年 9 月,章太炎在日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成立国学振起社。 1907 年,刘师培、邓实、章太炎等人创办《国粹学报》。 1922 年 4 至 6 月,章太炎在上海讲授“国学”,其记录稿由现代著名学者曹聚仁整理成书曰《国学概论》。 1925 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四大名师入驻讲学。 国学本为我国之独有,但在中华近代历史时期,由于中西之学的分野,国学与西学在国内开始逐渐分流发展。在中国大陆,国学曾因破除四旧而遭涂炭,文革结束的改革开放以来后,国人的思想学术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繁衍扩大,枝盛叶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学”复起至今。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