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业•1 )失业的定义和度量•2 )失业的原因和分类•3 )我国失业的形成特点•4 )失业的代价和治理2问题的重要性•经济学基本问题是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高社会成员的经济福利。劳动力是最重要资源,失业意味着劳动力处于没有工作的“闲置”状态,并且带来多层面的其它经济和社会问题。因而,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一直把失业现象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来研究.3失业的定义•根据国际劳工组织( ILO ),失业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特定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三个条件:( 1 )一定年龄以上有工作能力;( 2 )没有工作;( 3 )正在寻找工作。它们必须同时成立,才能满足对失业对象的定义要求。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它包含有工作和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换言之,劳动力等于就业人数加上失业人数。因而失业率表示为:劳动力人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率5流转关系就业人口失业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退休离开劳动力队伍失业人口找到新工作非自愿性失去工作成为劳动力人口未找到工作失业者年老病弱丧失劳动力6度量困难•在定义劳动力年龄界限,满足寻找工作条件的频率(一定时期寻找的次数)标准,以及暂时性失业的统计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国别差异。另外,各国失业数据来源也不同:一些国家采用住户调查方式获得信息,一些国家利用领取失业救济人数等社会保险数据,还有的国家利用官方就业数据和劳动力数据来推算失业数据。7高估和低估•有的人实际上自愿离开工作,但是为了得到失业补贴,还是对向他们调查的社会保险机构表示在寻找工作,试图获得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保障福利,发生高估计问题。•有的失业工人实际上愿意获得工作,但是长期找不到工作,失去了继续寻找工作的信心和耐心。由于他们停止了找工作的行动,有可能被看作是自愿离开了劳动者人口,因而没有被统计为失业人员。低估问题。8我国失业统计框架•三个基本统计概念:( 1 )“经济活动人口”: 16 岁以上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它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2 )“从业人员”: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全部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等。•(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