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化「危」 (danger) 機為轉「機」(opportunity)一、外在環境( 一 ) 經濟自由化、產業全球化發展趨勢,依據「微笑曲線」理論,尋找利基發展比較優勢產業,以維台灣經濟 持 續成長。( 二 ) 中國大陸崛起成為世界製造工廠,透過運籌管理與大 陸之優勢互補,追求台灣產業永續生存發展空間。( 三 ) 在 WTO 架構下,配合服務業貿易總協定 (GATS)規範, 市場大幅開放,提供服務業新的市場商機與挑戰。1二、內在環境( 一 ) 經濟高度成長與所得大幅增加之後,在追求生活環 境改善與品質提升過程中,誘發對優質服務業之需 求。( 二 ) 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與資訊科技之大幅進步,有利 服務業創新與提升其附加價值。( 三 ) 產業結構改變,服務業取代製造業成為未來台灣經 濟成長最重要的泉源,乃至擴大就業機會與增加財 富最重要之關鍵。2貳、台灣經濟發展回顧年代產業階段重要產業政策30 年代末期→農業工業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進口管制40 、 50 年代輕工業推動製造業發展、外銷退稅、獎勵投資條例、實施經建計畫、設立加工出口區60 年代重工業十大建設、推動科學技術發展方案70 年代策略性工業降低進口關稅、減少貿易管制、設立科學園區80 年代高科技工業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六年國建計畫、推動十大新興科技工業、開放間接投資大陸、推動商業現代化及自動化措施90 年代商業 / 服務業2008 國發計畫、加入 WTO 大幅放寬管制、推動服務業發展、推動知識經濟發展方案一、台灣經濟發展變遷及其重要產業政策3二、波特( Michael E. Porter ) 經濟發展階段理論及其競爭特徵資源導向經濟(要素成本)投資導向經濟(效率)創新導向經濟(獨特)1. 較低工資與豐富自然資源2. 技術來自外商引進與模仿 進口品3. 集中勞力與資源密集製造 業4. 對於世界景氣循環、匯率 及商品物價變動十分敏感 1. 自動化、標準化產品與服務2. 大量投資基礎建設3. 營造親商環境及提升生產效 率4. 技術來自海外授權、共同投 資、外商引進及模仿5. 吸引外國技術同時加以改良6. OEM 服務並發展自己客戶7. 集中製造業與外包服務業1. 以先進的方法與技術創 新產品與服務2. 產業群聚既垂直深化發 展且水平橫向發展3. 良好創新機制與誘因4. 發展跨國企業5. 企業策略強調獨特性、 差異化6. 服務業比重超過製造業7. 對於外來衝擊較有彈性4資源驅動創新驅動(知識)投資驅動(資本)台灣現今階段發展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