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大连第二中学王猛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 3 第 3 章第 1 节,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 1 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 3 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一一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与第 1、2 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一一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② 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③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能力目标:①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② 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3.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4.重点及分析: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也是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5.难点及分析:①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有挑战性,运用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解决这个教学难。初步学会遵守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②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印象,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