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肥的使用现状与需求展望——中、微量营养元素问题探讨*林葆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肥料是植物的粮食”。中国农民有施用有机肥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得以保持地力不衰。但是,仅仅依靠农业内部的物质循环,难以迅速地、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要。正是施用化肥,为农作物提供了新的养分来源,生产出了更多的农产品。中国在这两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的作物育种家鲍洛格博士(Dr.NormanE.Borlaug)1994 年在文章中写道:“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她农业上惊人的进步是由于多种因素。当然,发展高产品种和改善灌溉系统起了主要的作用。但是,可能更为重要的在于改善和保持土壤肥力方面的成就。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在世界上是有机物、家畜粪肥、人粪尿、作物残茬堆肥再循环利用最好的国家。”“在 60 年代初期,中国意识到不能仅仅依靠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和食物生产。”从 60 年代发展氮、磷小化肥,同时进口氮肥。在 70 年代又建了 10 个日产 1000 吨和成氨的大型氮肥厂。“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氮肥最大的生产、进口和消费国,磷肥的消费和生产,居世界第二、三位。在化肥工厂方面的投资使中国得以潇洒地在基本食物方面成为自给,而且某些粮食成为重要的出口国。”这就是一个外国人对中国肥料与粮食生产关系的看法。1、大量营养元素肥料(氮、磷、钾)1.1. 氮、磷、钾肥料的增产作用我国引进化肥并进行施肥的试验研究开始于本世纪初期。在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并在农业增产中发挥重大作用是在 6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施用化肥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这就是 60 年代前的有机肥与氮肥配合阶段,60 年代的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合施用阶段和 70 年代中期以后的有机肥与氮、磷、钾、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阶段。此后又经过 20年的发展,大量元素肥料的平衡施用并没有完成解决,例如钾肥不足和土壤钾素亏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微量营养元素(硼、锌、钼、锰等)和中量营养元素(硫、钙、镁)对作物的增产作用日趋明显,其需求呈增长之势。氮、磷、钾化肥在我国农业增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全国化肥试验网 1981~1983 年在全国布置的 5000 多个田间试验结果计算:合理的氮磷钾化肥配合,可使水稻增产 40.8%,玉米增产 46.1%,小麦增产 56.6%,棉花增产 48.6%,油菜籽增产 64.4%,大豆增产 17.9%。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