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培育模式与教学质量讨论进入 21 世纪,人类社会已全面跨入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进展趋向于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社会化和信息化。西部开发需要高层次的人才,特别需要培育本地少数民族人才。高等院校是培育人才的基地,通过高新技术的讨论普及来促进区域经济进展起到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新疆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 59.33%。边缘、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等原因,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讨论培育少数民族人才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的培育模式是新世纪教育的强烈要求。一、新世纪新任务、新培育模式的挑战新疆大学作为“211 工程”西部一流大学,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的经济进展起着重要作用。新世纪的来临、新的新疆大学的成立要求探究一种适合于新世纪的新培育模式,使培育出的大学生真正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区域经济的进展服务。我们正处于世界信息革命时期,世界经济、技术的爆发性进展特别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进展,对西部地区经济进展、资源开发制造很大的机遇。抓住机遇进展区域经济,需要各专业各层次的人才。新疆大学作为 21 世纪的重点大学,更要培育出西部地区一流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下面以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新培育模式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育模式分析1.新任务的确定实施高校创新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新疆大部分地区非常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很高,经济进展对资源开发的依赖性很大;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系统的管理模式,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评价及保护,都需要资源与环境科学方面的人才。新疆大学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长期生活在新疆,他们更了解区域自然特点,容易掌握当地经济进展规律。因此,资源与环境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的培育模式直接影响全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模式,甚至影响全自治区经济进展速度。资源与环境科学是一门讨论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同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探讨的空间可达到全球以至宇宙,涉及的科学领域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既有特大的宽阔性,又有强烈的综合性,还有广泛的应用性。在确定资源环境科学学院学生的培育模式时要以此科学的特点为出发点,深化分析社会近期和长期的需要,考虑学院软硬条件,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计划,培育出多元智能的人才。2.培育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