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运行和演化的自组织理论探析[摘要]市场是自组织系统的原因在于市场运行和演化具有自组织过程。由自组织理论推导,价值规律作用过程是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市场的常态则是一种非均衡。实现市场稳定或有序的途径是通过外界给市场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流,使市场系统的熵减小。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应以市场自组织作用为主,以政府从外部对市场系统的作用为辅。[关键词]自组织;市场;政府;系统一、自组织理论及其基本特征分析的起始点是自组织概念。“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称为自组织。”协同学的创始人哈肯(Haken)对自组织的定义为:假如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这种自组织可能是通过控制参量的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通过系统构成要素的质与量的变化引起的。因此,自组织理论是讨论系统自组织过程的机制、规律和形式的科学,它强调从世界的本身去讨论世界。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Structures)是自组织理论中的最重要部分。它是伊里亚·普里高津(liyaPrigogine)于 1969 年正式提出。耗散结构理论提出后,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经济学、哲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耗散结构理论可概括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新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而且不因外界微小的扰动而被破坏,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这种耗散结构能够产生自组织现象,所以耗散结构理论也叫“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它解决了开放系统如何从无序转化为有序的问题,从而把一般系统论向前推动了一大步。要理解自组织理论,关键是了解以下几个概念和范畴:1.远离平衡态。远离平衡态是相对于平衡态而言的。平衡态是指孤立系统经过无限长时间后,稳定存在的一种均匀无序的状态,对孤立系统来说,系统的自发运动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只可能从有序变为无序,而不可能自发地从无序变为有序。远离平衡态是指系统处在力和流的非线性区,将系统往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推,从而有可能形成有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