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的工作自我鉴定范文优秀幼师的个人工作自我鉴定幼儿园老师应扮演什么角色、承担哪些职责,为胜任这些职责,幼儿园老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结构,幼儿园老师在不同的专业进展阶段应确立什么样的进展目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目前还停留在干讨论者的理论探讨层面,远未在专业界形成清楚的共识。这一现状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是理论界和讨论者批判学前教育领域对老师角色和形象的设想理念落后,将幼儿园老师的职责重点放在看护照料和带领孩子唱歌跳舞上,或者组织正式的分科教学活动上,未能跟随学前教育领域的改革,构思新的老师角色和形象;另一方面,实践界批判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眼高手低,只会空谈理念,不具备幼儿园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不知怎样带班、怎样上课,更谈不上适应幼儿园改革和科研的需求。这种矛盾的观点给职前培育和职后培训的任务设定、老师聘任、老师确定自己专业进展的方向均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如课程设置中将艺体能力与专业能力对立,提出不同层次的培育机构分别培育讨论型老师与应用型老师,甚至有人在此次高师联谊会上提出订单式培育的主张,把学前教育的专业特征抛在一边,完全跟着良莠混杂的就业市场跑,这些都会损害学前教育事业的进展。在此次联谊会上,已经有学者提出应讨论培育目标的共性特征和最低标准。看来在学前教育界澄清关于幼儿园老师的基本职责及其标准的主流价值,是当务之急。这种专业标准不仅可以给本专业的成员建立一套专业行为准则,作为成员在遇到和处理事情时的指引,从而维持一定的专业水准,同时,也能给老师教育课程设置提供参照。详细描述老师应尽的职责及其应有的尽责表现的老师自评体系正是这种专业标准的最好体现。一、以老师自评体系协助老师专业进展近年来,与老师日常教育过程并行的老师自我评价开始被视为老师职前培育和职后培训之外的第三种促进老师专业进展的重要机制。人们日益意识到,老师专业水平的不断进展,更多地依靠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我锤炼,老师需要在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中实现自身的专业进展。从教育评价的角度看,这体现了进展性评价的思想。但是提倡老师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并不排斥外界的帮助,恰恰相反,专业界应该实行一些措施,帮助和鼓舞老师进行有条理的自我评价并支持其改进。从维持工作的专业水准出发,制订自我评价体系,促进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老师的反思提供一个支撑点,是一种有意义的、促进老师专业进展的途径,只是实际上这种体系十分缺乏。在学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