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手工技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定位探究【摘要】瑶族手工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世代相传,然而受到新科技、新技术的冲击和影响,其工艺传承逐渐失去原有的动力,这对于进展广西瑶族特色手工艺品是相当不利的。本文通过现代首饰设计中对于广西瑶族传统手工技艺定位方式讨论,希望能够为广西瑶族的工艺技术资源的传承和进展找到新思路和新方法。【关键词】民间工艺首饰设计设计定位在广西的历史上,瑶族是富于抵抗精神的民族,早在远古时期,瑶族的原始初民就经历无数劫难而被迫不断迁徙,颠沛流离于海角天涯,散居在环境险恶的深山丛林而保存了自己的民族[1]。也正因为如此,瑶族保留着很多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有完整传承且具有鲜亮瑶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手工技艺,但由于瑶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所有的工艺传承全都依靠言传身教,而在现代经济的进展冲击之下,传统的手工艺也正在逐渐失去原有的生存土壤和延续动力,手工艺正面临着传承危机,有的甚至已经成为某几个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独门绝技”。1.瑶族手工技艺种类及传承现状不同的手工技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瑶族的社会文化进程,反映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方式等,不仅是瑶族民众长期的生活感悟,更是其民族精神的优良载体。这些手工技艺忠实的记载着瑶族对生活中不同生活材料的应用手法以及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寻方式,更以其独特而神奇的民族特征成为瑶族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瑶族“反面绣法”是瑶族手口相传的刺绣技法,和其它的刺绣技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瑶族刺绣由绣布背面起针,在绣制的过程中一直以绣品背面对上进行绣制。瑶绣在绣制技法上是将绣线交叉绣成一个个的“×”形,由同色绣的“×”形构成图案。传统瑶绣是以土布为底,要求每一个“×”形都横跨同等数量的经纬线,确保均匀等大。茶山瑶的新娘绣服在袖口、衣襟口都用反面绣的绣品装饰,一件新娘的绣服需要耗费熟练绣娘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现代十字绣正是瑶族“反面绣法”现代应用的典型例子。有别于瑶族“反面绣法”技艺的广泛传播,瑶族传统木雕技艺及银金属工艺的传承则显得岌岌可危。瑶族依山而居,木材资源很丰富,门框、房梁等都雕刻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装饰花纹,正房还会供奉木头雕刻的盘王神像。在雕刻手法上主要是结合浮雕、圆雕、透雕以及线刻几种手法,工艺刻画较为粗犷,线条疏密对比,简洁明快。雕刻题材很丰富,最常见的是图案和文字组合的纹样,多数都是雕刻者对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