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流体力学课程考核方式及实践环节改革探究关键词流体力学应用型高校课程考核教学实践流体力学是讨论流动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在土木,石油,地质,安全,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是我校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然而目前流体力学的教学大纲重点仍然是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和求解上,而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只做简单介绍。同时,由于缺乏面对工程问题的教育,造成了流体力学课程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有用性不强。另外,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仅闭卷进行期末考试,学生不仅没有获得流体力学的知识,更不知道如何对具体的流动问题进行模拟和分析,也不能达到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流体力学课程考核方式和实践环节进行改革。1 存在的问题1.1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目前我校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流体力学为 64 课时,课程成绩结构为期末考试成绩占六成,平常成绩和期中考试各占两成,其中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均采纳闭卷形式。而流体力学内容多,公式复杂,理论性较强,在出题时考虑到有些复杂公式学生记不住,不得不将相关内容忽略掉,因此试卷上仅考察相关基础知识和简单计算。学生也采纳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试,即使通过考试后也没有掌握流体力学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更不会分析具体实际问题。这与目前培育应用型人才的进展要求相背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2 缺乏教学实践环节目前该课程主要采纳老师主讲为主,缺乏对学生运用软件解决工程问题的训练,同时授课老师也很难能接触到工程实例,这就好比闭门造车,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一大堆的理论公式和基本理论,但根本不知道这些理论用在什么地方,能解决什么问题。实践环节的缺失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这也不符合应用型大学的进展要求。2 改革探究2.1 采纳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考虑流体力学课程本身特点以及闭卷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对期末成绩结构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1)调整期末成绩结构:在现有的平常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基础上调整为期中考试、实践成绩、小论文成绩和期末考试。具体比例分别为:期中考试占 15%、实践成绩占 15%、小论文成绩占 10%和期末考试占 60%。其中小论文要求学生留意身边的流体力学问题,例如旋转喷头的喷洒半径、高尔夫球为什么是凹凸不平的、倒啤酒或碳酸饮料时的气泡问题等等,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流体力学现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