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务实高效家常课堂我们要从“杜郞口高效课堂”经验中一些什么?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服务教学?如何发挥老师应有的职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家常课堂?从校长黄智林的《科学》课中,我们似乎找到了些许答案。3 月 24 日上午第一节课,学校科学、品德、音乐等学科老师约十人观摩了黄校长一节科学家常课《登上月球》。这节家常公开课是黄校长主动提出来的,目的是想解决部分综合学科教学中“学生不主动参加学习”、“老师一讲到底效率低”的问题。可见作为一名校长,在繁忙的管理事务之余,是十分关注课堂教学的,是十分善于思考和勇于践行的。受邀请听课的老师无不深感荣幸,倍受感动。黄校长平实而又精彩的课堂教学,反映了他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充分的教学准备,体现了一名特级老师和名校长应该具有的业务素养。一开课,他明确了本节课对学生的期待:看哪些同学能主动参加学习。具体表现为:是否积极思考、是否主动回答、是否仔细倾听。要知道,这些最起码的学习品质,是六年级学生目前最为缺失的,却又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在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听课者许多启迪和思考。“杜郞口高效课堂”最显著的表现即是:老师精讲,学生多说,多质疑,多展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猎取技能。然而,小学阶段,这种学习方式并不适合照搬,因为我们的小学生探究活动往往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加上我们并没有如此“放手”过,因此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黄校长恰如其分的把握了尺度,充分发挥了老师“组织、激励、启发、引导”的职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主动学习。有部分老师抱怨教室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电脑;学校缺乏视频资源、教学具,无法上好如《登上月球》这样的课型。然而黄校长合理运用书本中的文字资源和传统的小黑板,同样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见:教学不一定需要花哨的“架子”,重在务实。一讲到底的教学形式,俗称“满堂灌”,早已被新课程唾弃多年。然而在如今的教学中,又再次出现。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学生渐渐丧失主动学习的愿望和意识,情愿当一名麻木的听众,不思考,不,不倾听,不质疑。究其原因,是老师自以为是,堪当“教授”,滔滔不绝,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发言的机会,忽视学生天生的探究欲望。于是,老师习惯的讲,学生习惯的听,老师累,学生也烦,教学效率低。而黄校长的课堂,学生能讲的自己绝对不说,学生能完成的老师绝不包办,有的只是启发和引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