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_第1页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_第2页
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_第3页
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全国学者、各级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最关怀的话题。国家主席胡锦涛前不久在省部级会议上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文章就当今农村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加以论述。关键词:新农村,二元经济,一元经济一、二元经济结构的阐述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产生与进展。20 世纪 50 年代,各国专家与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荷兰社会学家丁伯克在 1953 年出版的专著《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中最早指出,一个社会及其基本特征是由相互依存的社会精神、组织形式和生产技术共同决定的,当传统社会引进西方工业化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社会精神、组织形式与生产技术,以往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由于同质性的破裂而呈现出二元性。表现为:现代城市社会和现代工业部门同传统农业部门在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些差别直接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在工业和农业中的资源配置方式,个人的效用函数及人的行为准则的迥然不同。另外,比较被学者认可的是美国著名的进展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通过对印度、埃及等许多进展中国家的讨论后提出了著名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954 年、1955 年刘易斯先后发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进展》和《经济增长理论》两本著作,确立了进展经济学的第一个模型。)为:进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与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二元经济结构从自然进展的规律看,源于城乡不同的资源与环境特征而自然形成的;从世界经济进展的历程看,进展中国家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优秀劳动力及资金向城市迁移的集中;城乡不同的进展环境导致城乡差距。这种城乡差距的自然特性有其不可避开性,这是一种进展中的正常差别,随着经济社会的进展,这种城乡差距会不断缩小。3、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进展。以户籍制度为框架的二元社会结构实行城乡分别管制的制度主要还有粮食供应制度、副食品与燃料供应制度、住宅制度、生产资源供应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人才制度、婚姻制度、生育制度、财政金融制度等。再加上改革开放后,我国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建设,长期以农支城,城市优先进展的战略使我国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同时使农村成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