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报道之十六河南新农村建设主要进展模式(下)五、城镇化带动型根据“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进展思路,充分利用城郊乡镇的区位优势、优势和产业优势,依托新城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及产业带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牟县民主街村利用地处县城的地理优势,先后筹资 800 多万元建设了官渡农副产品市场、城东蔬菜批发市场,拥有汽车配套装饰材料、新型塑料等 16 家村办、私营企业和 15 座容量达 5 万多吨的冷库,全村农民经纪人达 1850 人。市场、企业和冷库为农副产品的外运、深加工、保鲜提供了条件和场地,实现了经济逐步活跃,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目前该村集体收入达 600 多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 6300 元。经验与启示:第一,注意把城乡置于统一空间,实现城镇乡村在地域形态、市场运作、功能作用、成果分配方面的有机融合。第二,通过发挥适度集中的聚集效应,根据城乡各自比较优势,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城乡一体化。六、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型通过农村集体经济、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协会等组织,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加速科技的普及和应用,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进展。新乡县刘庄村从本村实际出发,成立了农工商联合社,制造性地把农、工、商、牧、副等统一起来,实行“综合经营、专业生产、分级管理、奖惩联产”。先后建立了医药、机械、造纸、食品等 6 大企业,其中 2024 年投产的青霉素四期工程建有全国领先的青霉素生产线。目前该村已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和生活城市化。400 套欧式建筑风格的三层居民楼已交付使用;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现代化农村公园、活动中心、敬老院以及农民医院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也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施工之中。中牟县官渡镇十里铺村大力进展高效农业,到 2024 年底全村经济收入已达 84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100 元。该村采纳“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建立了养鹅、大蒜种植、蔬菜大棚三个合作社,初步显示了合作社参加市场竞争的优越性。大蒜种植面积 1300 余亩,年收入 520万元,占全村年总收入的 61.6%;以草莓、黄瓜、西红柿和芹菜种植为主的温室大棚 153 座,年收入 180 余万元,占全村年总收入的 21.4%。大蒜及大棚蔬菜种植已成为全村经济进展的支柱。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