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十九大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法律规范”。正如一名十九大代表所讲的那样,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放到这个层面讲,让自己非常振奋。文化自信其中的应有之意就是要对民族自身的文化有更准确的理解、更高度的认同。2024 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进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全面阐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进展问题。《意见》提出,坚持制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进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在 5 千多年文明进展中孕育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进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原——有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河南——更是生长中华现代文明的一片热土。河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主要组成部分,流传久远,丰富多彩,大体由河洛文化、神龙文化、汉字文化、三商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礼仪文化、军事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以及中医文化等多種文化集合而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自信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中原文化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主干。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需要多层次的发掘、整理、传播。传承进展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河南文化高地,就要不断寻找优秀文化的传承载体。三国文化也是重要载体之一。考古学界有句话:三国考古看曹魏,曹魏考古看洛阳。目前,洛阳地区发现的曹魏大墓主要有:曹魏正始八年墓、曹休墓、西朱村曹魏墓等。河南许昌、洛阳、南阳等地拥有深厚三国文化底蕴。在长达近百年的三国纷争时期,如董卓逼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袁官渡之战、白门楼斩吕布等著名政治事件或军事战役都发生在河南。在河南,与三国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品牌更是多到数不过来:河南许昌有汉魏故城、华佗墓、夏侯渊墓、马腾墓、伏皇后墓、许田射围故址等,漯河有曹丕受禅碑、受禅台,南阳有卧龙岗、魏延故里、邓艾故里,洛阳有汉魏古城、关林、轩辕关、曹丕陵等。河南的许多地市,特别是曾经身为曹魏故都的许昌,更有着丰富的三国文化。建安元年 8 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汉献帝,随即迎其迁都许昌。从此,曹操获得了“奉皇帝以令不臣”的天时优势。“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