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个人心得体会汕头棉城三下乡服务队 张荣山7 月 8 号出发的时候,我还怀着忐忑的心情,因为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是一样的感受,去过一次后就不去第二次的。可能我认识的人都太过年轻,太过放纵。而我不能道听途说就否定我去下乡的热情。所以我成为了 SCAU 汕头棉城三下乡服务队的一员。我们的打算是拍微电影的方式去发掘当地的留守儿童和空巣老人的问题,来提醒社会其实有很多这样没有被发现的人是需要帮助的。 但是理想与现实之前始终都会有距离的,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距离是一道鸿沟。来到汕头的第一天,我们去到街道办处理事情的时候才知道儿童和老人都不接受记录拍摄。其实也是有道理的,没有人希望把自己痛楚的一面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所以我们的拍摄只能暂停。我们优先把学校发下来的问卷调查做完后,我们去走访家庭。其中认识和了解到很多关于儿童和老人的生活情况和心理路程。 没有长期的,组织的帮助,其实是在打扰。国家提倡三下乡,本意是为我们的最终理想——共同富裕,而奋斗的。让城市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农村一起进展。所以在精神上让大学生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知识下乡。把简单的文化传播到遍地的农村里。让孩子们读得起书,帮大人们减轻负担。 但是看过一篇文章是由乡下学生写的。他们对每年暑假才来一两个星期的“老师”们感到迷惑。虽然渴望他们到来,却又希望他们不要再来。每次的支教都让孩子们体验到欢乐到悲伤的离别的痛感。支教中和支教后的生活状态,使孩子们更加珍惜在支教中的欢乐日子,但又使孩子们更加深刻对支教后的艰苦生活。真的不要这样无缘无故的“打扰”他们了。 所以我一直在反思,我们团队也一直在思考,我们现在做的是否真的能帮助到他们,我们现在做的是否有意义。我们挣扎了很久,没有长期稳定的安排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写出了“放学 ISeeU”策划书,是关于如何调动当地地方组织,如何有效整合地方资源,如何安排活动帮助孩子们。因为对当地的认识比较肤浅,所以虽然可能不怎么完美,但是起码是一个踏实的,进展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