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演绎在管理学中的应用提要归纳与演绎都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人们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之中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运动由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这也是一般科学讨论常常遵循的途径。在管理学讨论和管理实践中,这两种逻辑思维方法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归纳与演绎在管理学讨论和管理实践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初步的阐述。一、归纳和演绎1、归纳。归纳是由个别或特别的具体知识出发推出一般结论,得到普遍原理的思维方法。归纳的前提是人类通过对个别事物和个别事例观察得到的经验材料,而归纳的结论却是一般性原理。因此,归纳是由个别或特别上升到一般,由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重要思维方法。一般根据前提是否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而把归纳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完全归纳是考察了一类(集合)中每一事物(元素)都有某一属性,从而推出该类全体(整体集合)都有此属性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归纳法是人们广泛使用的基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即解决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运用这种方法整理科学事实,从经验事实中找出普遍特征,出定律和公式。另一方面,运用归纳法可以启发思路,提出假说或猜想,促进科学讨论的深化进展。归纳法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或解决理论问题有重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为:一方面归纳思维不能揭示事物的深刻的本质和规律。另一方面,归纳只能根据已经把握的一部分事物的某些属性进行归纳,无法穷尽同类事物的全部属性,因而做出的结论不是完全可靠的,带有很大的或然性,也可能有与客观事实相矛盾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原来的结论就会被推翻。2、演绎。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得出对某思维对象的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结论是对个别具体事物的推断。所以演绎是由一般引申出个别,用理论原则指导我们对具体事物认识极为重要的思维方法。演绎推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在一类事物当中,每一个个别事物都具有这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因而,在已知该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的条件下,可以推知其中的某一个别事物具有这种属性。演绎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中有其重要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孤立的演绎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和不能正确反映变化着的客观世界。因此,我们在运用演绎思维方法时,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和归纳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