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程目标思想品德课程目标 篇一 一、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目标: ──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客观地评价自己,培育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二)自尊自强 目标: ──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培育自尊、自立、自强精神。──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学法用法 目标: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别的行为法律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二、我与他人的关系 (一)交往与沟通 目标: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沟通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交往的品德 目标: ──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关怀、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进展和进步 目标: ──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怀祖国的进展和命运。 (二)承担社会责任 目标: ──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目标: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篇二 一、总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类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