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精选多篇)第一篇: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章标题:我中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研信息化是一种社会进展趋势,但很多部门、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首先遇到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投入问题。买电脑和管理软件,要投入;培训人员,要投入;日常维护和维修,要投入……。某某县二中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究校园信息化进展新路,花钱虽少,但信息化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多方面效益,获得了较大产出。一、主要做法(一)注重以有用促实效。立足实际需要,围绕软、硬两个基础抓建设。1999 年该校进行示高中评估,根据规定电教必须达标,由于资金十分紧张,该校根据有用、够用的原则,制订了按最低标准逐步投入的战略,建成了一个 60 座的微机室和一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并立即投入使用,既服务于教学,又应用于全体教职工的培训,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还承接了人事部门技术职称培训和公务员培训的业务,不仅使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也使效益最大化。随着学校债务的逐步消化,该校先后建成了两个 64 座的微机室、一个 30 座的电子备课室、四个多媒体投影室和一套多媒体便携教学系统,并为各办公室配备了工作电脑,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注重以学习促应用。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职工自己学、主动学、共同学,形成浓厚氛围,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一是以考促学。每年进行一次青年老师大奖赛,考核中,电脑操作和应用分值占有很大比例,促使老师主动学。二是经济“奖”学。对购买电脑的老师,经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核实,并经操作考核合格后,学校补助每人 1200 元。三是领导“带”学。领导班子配备电脑时,严格程序,凡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配备,考核不合格的不予配备,促使学校班子成员主动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形成了一股领导带头学的氛围,对教职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作用。四是培训普及。每学期开学时,集中两天时间,进行全体教职工电脑操作培训,使每人都掌握一些有用的电脑操作技术。目前该校所有 45 周岁以下的教职工都能独立操作电脑,能独立制作课件;所有 45 周岁以上的教职工都能正确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会使用课件教学。二、实现效益模式,提高了管理绩效。(四)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该校原是一所“老大难”学校,基础较弱。信息化的实施,该校迎来了崭新的变化,短短几年,先后被评为全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