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外部环境分析摘要:教育政策的环境是指教育政策生成和运行过程中的内外部环境,它对于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进展,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普及的过程,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必定会受到各种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本文通过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外部环境的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在完善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中不断改进政策决策的质量和效率等。教育政策的环境分析可以提高教育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对于改善具体教育政策的环境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一项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就构成了教育政策的内外部环境。对教育政策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做出制定、执行、调整或终止具体的教育政策等决定,不断改进教育政策的实施,使教育政策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同时为其他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教育政策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政策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国际环境 4 个大的范畴。本文从这 4 个方面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引起相关政策制定者的重视,不断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对其他教育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影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具体如下。一、政治因素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因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进展阶段、社会进展对国民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等方面,反应在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中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目的的要求、性质的要求、方向的要求等。1.目的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进展的转型期,国际化趋势也更加明显,政治上的快速进展有对国家和社会有利的方面,但也产生社会矛盾增多、社会压力加大、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等问题,不可避开地给人们带来大量新的社会心理问题、个体心理问题及精神卫生问题。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来保障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缓解因心理健康问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目的的确立是首要环节,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始终。不同社会进展阶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咨询、辅导等方式,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促进国家和社会和谐健康进展。2.性质的要求。我国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