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弱势群体,也称社会脆弱群体,通俗地说,就是依靠自身力量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无论发达国家,还是进展中国家,都存在一定规模的弱势群体。2024 年 3 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关注 弱势群体 ,从而引发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经济取得长足进展,人均 GDP 居安徽省前列,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成果可喜。但如何让经济社会进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市民尤其是弱势群体,是凸现在我们面前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一、我市社会弱势群体总体情况及帮扶工作开展状况我市现有人口 73.11 万,由于弱势群体形成原因多样,构成情况复杂,而对弱势群体的分类又是有交叉的,因而难以统计出弱势群体的准确数字。据我们课题组对相关数据的整理,我们初步估量我市弱势群体约在 7 万人左右。这与专家测算的目前我国弱势群体规模在 1.4-1.8 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11%-14%基本吻合。经过多年摸索,我市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4 年,省民政厅批准我市“”为 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示范市 。(一)重点救助不断完善,框架体系逐步形成“”一是城乡低保管理逐步法律规范。对城市低保对象实行 分类管理,分类救助 ,农村方面,重点抓好特困群众定期救助向农村低保的过渡工作。2024 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工作。二是全面提升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以新的 五保供养条例 实施为契机,围绕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供养标准、居住条件、集中供养率和内部管理水平四个方面的全面提升。目前,我市辖区内农村五保各项供养标准均居全省前列。此外,我市还于2024 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孤老爱心认助活动,让五保老人更多地感受到社会温暖。三是针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工作全面展开。我市已初步形成以优惠政策为基础,以慈善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医疗救助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市。2024 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四是积极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生活救助及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等。(二)加强多种专项救助,使帮扶工作更具针对性二、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一)制度建设仍不全面,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只是初步形成,还存在诸多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表现为:有些救助制度尚未出台,如市、县(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