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网瘾学生的网络德育教育新途径摘要:“网瘾学生”这一群体的数量增长是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对于此,有必要充分利用网络德育教育这一新兴的教育手段,在系统总结“网瘾学生”网络德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关键词:网瘾学生;网络德育教育;优化策略一、相关概念1.网络德育教育的内涵作为德育向网络世界的拓展和深化,本文论述的网络德育教育是指学校思想老师为了使受教育主体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进展所需的德育教育品德,通过网络平台对受教育主体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法律规范等方面的正面影响。较之于传统的德育,网络德育教育不仅在形式上具有超时空性,而且在方法上更具有隐蔽性,并进一步在内容上体现出多样性。2.“网瘾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内涵“网瘾学生”网络德育教育是指学校德育教育老师结合“网瘾学生”的认知特点,基于网络化的社会环境,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并以此有针对性地对“网瘾学生”开展德育工作[2],目的在于使他们最终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德育教育品德和素养。二、“网瘾学生”网络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复杂的网络操作技术和丰富易变的网络星系加大了“网瘾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难度,总体而言,目前由于网络德育教育“有效性不足”,因此实际工作中主要面临如下问题。1.主要问题(1)主体性迷失“网瘾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主体性是指该群体参加网络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意识,并在自身价值观的引导下对网络资源进行能动选择和制造性利用的能力特性。由此可见,“网瘾学生”在网络空间中主体性迷失实际上体现为该群体价值观轨道的偏离,具体表现如下。第一,“网瘾学生”容易迷失于浩瀚的网络信息世界。基于网络时代,该群体不再同意对德育教育老师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简单的遵循,也不同意根据传统的思路领悟相应的教育内容,而是根据自身的喜好对网络信息进行选择性吸收,从而导致该群体出现主体性迷失现象。第二,“网瘾学生”在网络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主体性迷失。该群体在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下刻意回避现实社会,过渡依赖网络人际关系来弥补自己现实人际关系中的失落感。在错误价值观的引导下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该群体在网络角色扮演中出现人格障碍、人格异化等一系列问题。(2)价值观扭曲价值观是推动和指引人们决策和实行行动的核心因素。体现为个体对其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