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评课稿《掩耳盗铃》评课稿《掩耳盗铃》这则寓言选自语文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 2 课,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并且文言文后面配有大意,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可能仍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沟通、老师点拨中培育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设计分为:激趣导入,揭题解题、明确目标,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揭示寓意、制造表演,拓展延伸。设计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导入环节时,老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播放动画片,学生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听完后揭示课题,让学生说出故事的名字,然后告诉学生:《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就是从古代文学作品《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自然高涨了。在教学第二环节时,老师通过大屏幕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清楚地展现出来,学生齐读,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对这种文体还很陌生。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注意语气和停顿,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去读,再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质疑,培育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在教学第三环节时,老师先让学生对比译文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再做上记号。这里,学生上一环节中画出的问题有的自己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难点问题再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就为课堂节约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