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收买不了的张季鸾

收买不了的张季鸾_第1页
收买不了的张季鸾_第2页
收买不了的张季鸾张季鸾是《大公报》创办人之一,也是该报社论总主笔,其社论常以针砭时弊、文笔犀利而被传诵,在当时颇有影响,就连国民政府也不敢小觑。不过,就算针砭时弊是为了国家,但如此“直来直去”的社论在二十世纪初的复杂局面下,终究还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虽然民众同意看,每次报纸出来都要先睹为快,拍手叫好。可时间一长,国民政府就头疼了,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应付。在一次国民党中常会秘密小组会议上,宣传部长叶楚伧就国内外报刊言论作陈述时,多次提到《大公报》,与会者也认为《大公报》是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其犀利的文笔、大胆的言论常常使政府尴尬异常却又无可奈何。不久后的一天,《大公报》总务主任来到张季鸾办公室,递上了一张交通银行面值为十五万元的即期汇票,汇款人是国民政府文官处。接过汇票,张季鸾稍稍看了一眼,微微一笑,随即让总务主任把《大公報》还没下班的工作人员全部请进总编室。走进总编室,张季鸾摇晃着汇票给工作人员看,一边看一边义正词严地说:“文人就是不能发财,发了财,文章就写不出,写不好。十五万元,国民政府还真看得起我张季鸾。不过,别说十五万元,就算是一百五十万元、一千五百万元,也买不了我张季鸾,更买不了《大公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办报方针!”最后,张季鸾当着众人的面让总务主任把汇票退回。1941 年,张季鸾不幸病逝,国共两党均发来唁电,以表哀悼之意。不仅如此,虽然张季鸾没有担任政府职务,但国民政府还是以国葬待遇给张季鸾进行了“公葬”,葬礼当天盛况空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评价张季鸾道:“恬淡文人,穷光记者,呕出肝胆。”如此细细一想,可谓真切至极。【原载《联谊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