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_第1页
1/3
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_第2页
2/3
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_第3页
3/3
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一书中对诗的作用进行了如下阐述:诗应该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该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这就是“寓教于乐”最初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也应该具有这样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往今来每一位师者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中都渴望让学生成为“乐之者”。北大力学系教授王敏中在其 50 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一直在追寻这样的教育之道。他常说,科学不是公式、数据的堆积,而是令人神往、使人心醉的艺术。而教育也应该像艺术作品一样,拥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的融合与统一。对于王敏中讲授的晦涩难懂的弹性力学课程来说,要想做到“寓教于乐”,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一件考验心智的技术活儿。但从登上讲台的那一刻起,王敏中就一直在追求科学内在的逻辑和内在的美,努力使自己讲授的弹性力学成为一门优美、和谐、严谨、有用且富有艺术美的学科。1979 年,王敏中和他的老师武际可教授为力学系的讨论生和进修生讲授了一次弹性力学课。在讲课中,他们对现有的弹性力学课的叙述方法与内容安排做了改进,在当时讲义的基础上,于 1981 年出版了一本给讨论生和进修生使用的教材《弹性力学引论》。该书是国内第一本以张量形式书写的弹性力学教材。1980 年,王敏中开始为力学系本科学生讲授弹性力学,也是从那时起,他便一直琢磨和思考怎样让学生更有效率、更轻松欢乐地学好这门课。他为此专门做过调查,很多学生向他反映,在学习弹性力学的过程中阅读教材很吃力,希望能有更适合本科生的教材。王敏中认为,由于弹性力学涉及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而且许多公式的求解过程对数学运算依赖性很大,学生在学习中没办法充分理解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对相关数学知识也比较容易遗忘,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对弹性力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与内容相适应的、为学生们所欢迎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对弹性力学的恐惧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改革的第一步,王敏中决定从教材改革入手。为此,他成立了专门的教学小组,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余,他们收集了 30 多种风格的弹性力学教材,进行比较讨论,对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以及国内外弹性力学教材的新动向进行分析和讨论。从 1998 年起,王敏中和教学小组成员放弃了部分科研任务,集中力量,历时 3 年,在和吸取国内外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